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建设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 实验实习 | 学生工作 | 党建工作 | 社会服务 
您好!欢迎来到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今天: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相关新闻>>学术活动>>正文
会议主旨报告简报|第十八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太阳岛会议
2023-06-25 17:40  


会议主题: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会议时间:2023622

会议地点:哈尔滨·太阳岛


主旨报告 论坛第一场

主持人:杜国明 东北农业大学  

点评人:于文轩 厦门大学    

韩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

杨开峰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学科交叉》

杨开峰教授指出,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学科规划文件中均强调要进行学科的交叉融合,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交叉学科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他重点探讨了公共管理是什么、公共管理学科目录的由来以及公共管理的学科交叉情况。他认为公共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进一步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科可能开展的交叉领域,并通过举例论证了公共管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倡导公共管理学者利用交叉研究方法解决公共政策的科学性问题。他还特别提醒要充分认识到公共管理强在何处,人才培养应该教什么。建议要慎提交叉学科,稳推交叉科学,重在学科交叉,培育交叉文化,涵养交叉生态。


米加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算力与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基于ChatGPT的技术影响与实践展望》

米加宁教授探讨大算力如何催ChatGPT以及ChatGPT何改变知识生产方式。他提出大模型(算法)、大算力和大语料(数据)这三个要素共同推动了ChatGPT的发展和应用,认为ChatGPT为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和跨领域知识整合等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个人具备更丰富的想象力、对知识的全局性的把控能力以及在知识深度上更敏锐的洞察力,由此,他建议个人积极拥抱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适应新的知识生产环境,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孔繁斌  南京大学

《认真对待公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管理学表达》

孔繁斌教授从学科视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现的逻辑”,他强调既要与公共管理传统问题(理论)对话,更要发现新的问题与理论。他认为公共服务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一百年前所思考问题的时代性引入,围绕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的拓展、公共服务在现代化中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现代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现代化中的公共服务。进而提出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制,公共管理学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理论的形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雷  东北大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乡村》

张雷教授指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面临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村民参与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等问题,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并介绍了陕西省、山东省、湖北省等省份在农村社区建设上的探索。最后,他基于社区治理理念,从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重心等方面提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樊博  上海交通大学

《组织资源对开放政府数据实施的影响研究》

樊博教授公共部门视角探索组织因素对部门在开放政府数据实施的影响。他认为,技术能力是开放政府数据实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组织安排和规章制度对政府部门开放政府数据的实施以及开放政府数据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提高政府部门的技术能力,尤其是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能力;基于场域应用和业务需求, 提高各政府部门对开放政府数据的认知和实施的积极性;探索首席数据官体制,以推进体制为抓手,构建开放政府数据的管理、协调和推进体制;从市级政府和部门本身两个层面完善开放政府数据的相关规章制度。


主旨报告 论坛第二场

主持人:米加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评人:吴晓林 南开大学

李效顺 中国矿业大学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

《重要的是你在哪:网络位置与机构改革》

马亮教授在梳理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从领导关注与部门存废、组织声誉管理与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分析机构改革的因素影响,进而探讨政府机构所处的网络位置如何影响机构存废。他指出,机构存废同机构本身有关,但是也同其所处的位置有关,对重要部门而言,网络位置的重要性更强,对于其他部门来说,网络位置的重要性让位于部门自身特征。此外,他还对如何衡量部门间网络结构如何影响机构存废、政府部门的重要性与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于文轩  厦门大学

《中国公共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于文轩教授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中国公共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公共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他指出,进行制度创新要平衡好自主创新和独立创新的关系,儒学的观念对今天公共管理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并以HLM模型为例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的变迁。


梅赐琪  清华大学

《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要理论干什么?》

梅赐琪教授认为科技乐观主义对于“理论”的戕害是双重的,李约瑟困境与林毅夫之答不能直接回答“不直接指导实践的、看起来很像是错的理论有什么用?”这一问题。他指出,理论的用处是提供思考的锚点,提供思想的锚点就是“掌握群众”,不必过多纠结理论能不能指导实践,如果没有理论,我们甚至连实践都没有。


李瑞昌  复旦大学

《政府治事学:一种新型的理论范式?》

李瑞昌教授在介绍研究政府的三个阶段、政府治理研究的四个起点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政府治事学的可行性。他阐释了政府治事学研究对象,从价值原理、设计原理、系统原理、流程原理、统筹原理、评价原理等方面探讨了政府“治事”的基本原理。他提出,构建政府治事学要进行内容创新,应主要研究行动中的政府,而仅非体系中的政府;研究以“事”为工作重心的政府,而仅非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政府;主要研究现代化中的政府,而仅非传统政府。

主旨报告 论坛第三场

主持人:孔繁斌  南京大学  

点评人:臧雷振  中国农业大学

梅赐琪  清华大学

韩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

《简约的红利与代价——数字协商民意计算的两种逻辑》

韩志明教授认为数字协商可以带来拓展问题领域与时空范围、强化公共理性、提供技术便利、优化意愿的计算等红利,但也可能引发代表偏狭、信号丢失、问题淹没、意见堵塞、偏差风险等民意风险,应平衡制度设计与技术应用、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标准美学与不规则性、结果导向与过程控制,以实现适度而均衡的数字协商。


吴晓林  南开大学

《同构分责:数字技术如何改变政府职责体系》

吴晓林教授讨论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中纵向间政府的职责配置及其因素影响。他指出,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职责配置呈现出从条块分散到“同构分责”的特点,“以效统构”“以用分责”“因时异责”影响纵向间政府的职责配置,由此,提出要在区域统筹基础上,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权责清单和时序路线图,并给予相应资源保障,形成“分类确责”的纵向间政府职责体系。


颜昌武  暨南大学

《空间如何与治理相关联?》

颜昌武教授梳理空间理论的逻辑进程及其对治理实践的变革意义。他认为,空间之于治理,既是一种治理依据,也是一种治理对象,还是一种治理策略,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两者之间呈现一种“空间塑造治理、治理重构空间”的多维度结合与多层次互构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调整、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实践形式,体现了空间与治理的互构关系。空间治理的关键词是各种虚实结合的边界,各种有形无形、纵横交错、条块相连的空间经由“边界”区隔开来、连接起来,含有丰富的社会意蕴和政治意蕴。


谭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撬动对话与秩序生产:草根NGO何以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

谭爽教授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草根NGO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的逻辑。她指出,认知引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能力支撑机制及反馈激励机制促使NGO在环境风险中选择“撬动对话”这一沟通策略,通过平衡主体、激发意愿、优化内容、拓展空间四个维度的努力,推动利益相关方坦诚对话,并初步生产出情感、组织、言说、合作四类秩序。秩序的稳定运转将促使风险沟通效能在信息展示、意见交换、弥合分歧、推进合作等四个层次获得提升,并反哺于塑成机制。

余敏江  同济大学

《碳治理中主政官员的注意力配置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全国155份政府工作报告的扎根分析》

余敏江教授从向维度分析了碳治理中地方政府主政官员注意力强度的时间差异,从横向维度分析了碳治理中地方政府主政官员注意力强度的空间差异。他发现,地方主政官员的碳治理注意力分配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影响,其更可能是上级政府目标、官员个体目标与公共利益在碳治议题上的“复合影响逻辑”。


主旨报告 论坛第四场

主持人:张雷 东北大学

点评人:余敏江 同济大学

谭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宏  华南理工大学

《基层政府突破性创新的纵向协同与路径创新》

文宏教授基层创新被授权的关键要素出发,探讨基层政府如何实现创新且不被问责的结果。基于A区创建城乡融合实验区的案例分析,他认为政府创新可以按照政策内容变化程度,划分为改良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和整体性创新,对于突破性创新而言,基层政府的互动目的是要与上级政府确认合规性,构建符合政策要义的诱发机制、统筹主体利益的诱导机制、耦合配套制度的关联机制和规避多重风险的控制机制,才能使创新行动被有组织的构建并不断发展


李效顺  中国矿业大学

《城市扩张治理命题与实证研究》

李效顺教授认为,全球的城市扩张,特别是大城市扩张,具有力学惯性,快速的城市扩张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损耗性蔓延问题。他提出,我国城市扩张存在理想、适度和极限三大规划边界,可以根据城市地价界定城市扩张的合理边界。


臧雷振  中国农业大学

《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县域”角色及其功能》

臧雷振教授首先分析了县作为政策实施分析单元的可能性与独特性,接着介绍了县域政策执行研究思路从“典型代表”到“独特整体”的转换过程,并分析了县域政策试验研究的两个方向——“局部试验”与“单元试验”。他认为,应更充分呈现政策实施中县级政府的独特性、县域政策实施的整体性,并挖掘哪类政策能更好呈现政策实施的县级独特性与县域整体性。


祝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

《有组织的负责任:贫困风险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祝建华教授在解释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根源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贫困风险治理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进而以贫困风险治理的实践进路为例,阐释何为有组织的负责任。他认为,应构建动态监测指标及系统、依托数据平台实现困难家庭精准画像、综合研判贫困风险、构建贫困风险协同防控体系以实现贫困风险治理中有组织的负责任。


杜国明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黑土区耕地轮作现状及制度优化研究》

杜国明教授着重就东北黑土区耕地轮作制度开展讨论,他首先分析了耕地轮作制度构建的背景、种植业结构的时空分异进而探讨耕地轮作模式的演化、耕地轮作制度的农户响应特征。他指出,黑土区耕地轮作模式及其演化受到气候等宏观因素和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中观因素以及地块、农业经营主体等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耕地轮作制度必须同已有的空间治理体系相衔接,既要遵循基本的公共治理理论,也要借鉴地球空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9) 东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学院
地址:中国·哈尔滨·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邮编:150030 高校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